云开平台网站登录入口:
东南网8月18日讯(福建日报记者 张晴晴)“来,您试试这样吃。”在坐落福州仓山区的熊饱包台湾牛肉面店里,台胞翁文雄正俯身向客人演示台湾牛肉面的地道吃法。他手持香油罐,在热火朝天的面碗里参加一点香油,“要这样渐渐搅开,滋味更香”。这样交心的服务场景,简直每天都在这家温馨的小店内产生。
这家有着心爱姓名的台湾牛肉面店在福州现已运营了整整11年。2014年,翁文雄看好大陆发展前途来到福州,带着对家乡滋味的留恋,很快便决议在这儿开一家牛肉面店。许多门客都猎奇为何需求取“熊饱包”这个店名,这背面藏着翁文雄的三份心意:一是谐音自他的姓名,二是留念靠卖包子养活6个孩子的台湾老母亲,三是寄托着“让每个顾客吃饱吃好”的朴素愿望。他还特意规划了一件黄色文化衫,后背印着招牌“笑脸熊”,好像店内的服务相同热心绚烂。
制造道地的台湾牛肉面,最重要的就是汤底。“咱们的汤底,考究的是真材实料!”翁文雄介绍道,汤底熬制要参加中药材,用牛筒骨熬制8至15小时,让养分渗透到汤里,并放入蔬菜和生果来坚持汤味的鲜甜。“这是农家上海青,纯天然、不打药,这是夏阳白、白萝卜、胡萝卜,蔬菜生果一定要选新鲜的。”翁文雄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食材。
相比较本乡的台湾牛肉面,“熊饱包”的牛肉面进行了一些本地化改进,“福州人不太会吃辣,也不爱吃得太油”,因而,减少了辣度和油量的增加,面的汤头更鲜甜。采访途中,碰上了一位现已在店里吃了10年的熟客,他说:“我隔一阵子就会牵挂这儿的滋味,香油加进牛肉面汤里的确有不相同的风味。”
牛肉面店的面积并不大,店内除了店东翁文雄,忙里忙外的还有一位名叫田维芳的店员。说起两人的缘分,翁文雄诙谐地说:“其实是我把她‘骗’来的!”开店初期的翁文雄急需辅佐,经人介绍取得田维芳的联系方法,一通电话“截和”了正准备去别处上班的她。从此,这位福州本地人成了他的得力助手。
初来乍到,翁文雄对当地状况不甚了解,全赖田大姐这个“活地图”带着他走街串巷。“从一开端我就很信赖田大姐,协作就是要信赖对方。”田大姐的福州话和亲和力,让小店敏捷融入社区,而她精明的生意经更是帮了大忙。哪里的米饭比较好吃,哪里的食材价格公道,田大姐都门儿清。
最困难的时期,田维芳曾独自一人支撑店面长达四五个月,还完成了每日营收的安稳。对于田维芳来说,一开端想着对这位只身来福州创业的台湾人能帮就多帮点,没想到,这一待就是10多年。“假设没有她,你们现在也不会看到这家店了,我早已将田大姐当作了亲人。”常常提及此,翁文雄都感慨万分。
翁文雄说,坚持将这家牛肉面小店开下去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许多门客都变成了朋友。店内的一侧墙贴满了顾客写的字条,其中有学生的生长故事,也有对日子的深切期盼。“来店里的大多是学生,他们长大后进入社会、交了新的朋友、有了新的作业,都会回来与咱们共享。”翁文雄说。
后厨里,汤锅咕嘟作响,氤氲热气中,台湾腔和福州腔相互交流着。用11年岁月熬煮的牛肉面,让这位从台湾来的店东找到了家人,把福州当作了家。
信息网络传达视听节目答应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网络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播送电视节目制造运营答应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书服务答应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运营答应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运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具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造著作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法运用和传达
职业品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告发电线)告发邮箱:福建省新闻品德委告发电话: